

轨道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师生组成的“南京长江大桥现况及周边环境调研”专业实践团队于近日完成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但随着南京城区的经济发展,大桥的路面状况常因下雨和交通拥堵造成路面和大桥损坏,交通状况堪忧💍,对周边也产生了连锁影响。但作为中国南北经济命脉和我国划时代的象征,其价值十分重要。身为交通专业大学生👴🏻,如何从专业角度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以及区域交通运输状况进行研究𓀆,并提出整改建设性方案🧄,使得本次调研意义重大🙆🏼。
出发前🕟,实践团队师生反复修研究调研方案,制作调研问卷🎾,其中,交通专业老师给予调研小组们专业支持🚣🏿,设计了多个测量南京长江大桥交通运输状况的方法,力求数据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7月14日到达南京,正值暴雨,同学们为取得大桥周末夜间车流量的第一手数据🏊🏿♂️,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南京长江大桥🚢👨🏻🚒。每次统计分为四个时间段,以五分钟为节点↕️,分别测算大、中、小型车辆。为了解平日、双休日📤、早高峰、晚高峰以及日常时间段等不同时段和顺逆方向的车流情况,组员们每天犹若在“火炉”中待上5个小时🚣🏻♂️。同时😡,调研小组深入大桥两边及周边商务区,走访了大桥民警、管理人员和大量周边的居民↗️,调研群众对大桥的车流拥堵状况的了解以及对大桥的意见🚑🚔。大桥的管理人员和民警们详细介绍了大桥的历史、构造和各个时间段的车流情况,“这里通常在晚高峰时段会比较拥堵🆚,均保持在1个小时以内。”调研小组将综合之前的测量结果和调研意见等👩🏿🎤,在后期工作中形成调研结论。
调研期间,团队还走访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地🍧,瞻仰先烈遗迹,重温红色经典🂠,感受南京所经历的灾难⚪️🕳,历史与故事,提高了党性修养和红色品格。
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轨道交通学院领导的积极关注和南京大桥管理处的一致好评。同学们将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用行动关注交通🥳,关注社会↖️,获益匪浅🍒。(轨交学院 刘昀)